【冬至】蚯蚓结,糜角解,水泉动。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【冬至】蚯蚓结,糜角解,水泉动。以下图文源自网络 采编以供学习

【冬至】蚯蚓结,糜角解,水泉动。

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;麋与鹿同科,却阴阳不同,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,所以为阴,而冬至一阳生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;由于阳气初生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
孔颖达 疏 结犹屈也,蚯蚓出穴,曲首下乡,阳气气动则宛而上。

传说蚯蚓是阴屈阳申的生物,冬至虽然阳气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蜷缩着身体,弯弯曲曲,如同打结了一般.

孔颖达 疏 麋为阴兽。冬至阴方退故解角。

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,为阳,而冬至一阳生,糜感阳气,角渐渐消退.

集说:水者,天一之阳所生,阳生而动,言枯棝者。

由于阳气初生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渐渐可以流动冬至节俗    祭天迎日、缅怀祖德——冬至之祭 在古时,持续了三千年的天子祭天活动几乎是冬至最重大的保留节目了,也许浮躁的我们今天很难体会:隆重不等于闹腾。所以,那在寒冷的黑夜里,在静谧的星空下的所谓盛大,看起来竟如此难以置信。

那些场景,也几乎不能再还原在人心里了,只有故纸堆里那些平淡的,重复的字语发出幽幽的暗光:

“祀昊天上帝于圜丘。注曰:冬至日,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。”(《周礼》) “冬至日,祭天于圜丘,玉用苍壁,牲用玉色,乐用夹锺为宫乐,作六变。”(《三礼义宗》)……

除了祭天迎日,冬至节也是先民感怀祖德、祭祀祖先的日子。在传统生活中,祭这个字是渗入在日用常行的,节日里祭祖是顺理成章的事情,中国的祭传统讲“敬如在”,比如,在时节转换的日子里祭祖,就好像祖先也和我们一起过节。一般来说,虽然不是正式家祭,但应该给祖先的灵位前祭献供品和香火,酹酒一盏而后全家在一起分胙、同庆。葭灰土炭,图歌消寒——冬至之娱  在节日中,最少不得的就是娱乐气氛了。我们的祖先,倒是在这方面有着很强的天赋。如下:

 

1.冬至悬土炭

先民也很善于观察自然界的现象,有一个很有意思的“冬至悬土炭”习俗:《史记》载:“冬至,短极,悬土炭。”就是说,在冬至前三日,悬土炭于天平木杆两端,让两边轻重刚好平衡。到了冬至日,阳气至,炭那边就会重,而夏至日阴气至,则土重。很明显,这个简单的小实验的原理在于吸水与否。关于这个也有解释:“阳气为火,阴气为水,水胜故夏至湿,火胜故冬至燥。燥故炭轻,湿故炭重。”古人的解释看起来故弄玄虚,实际却充满了对自然界细心的思考。只是,我们的祖先没有把这种小插曲单另开辟成另一门学科罢了。

2. 葭灰占律

《太元经》曰:“冬至及夜半以后者,近元之象也。进而未及,往而未至,虚而未满,故谓之近元也。”又曰:“调律者,度竹为管,芦莩为灰,列之九闭之中,漠然无动,寂然无声,微风不起,纤尘不形,冬至夜半,黄锺以应。”盛情敬师,赠袜履长——冬至之礼 冬至节的风格质朴温暖,礼俗也相应,主要有拜师和赠鞋袜等。

冬至这天是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的日子,据说,此日,小学学生衣新衣,携酒脯,各赴业拜师。冬至节,旧俗由学董牵头,宴请教书先生。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。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。山西民间有“冬至节教书的”的谚语,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。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。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,其情盛浓。  赠鞋袜的习俗则是因为这天日影最长,所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,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。曹植的《冬至献袜履表》有“亚岁迎样,履长纳庆”的句子。【冬至】蚯蚓结,糜角解,水泉动。静心宁神,食疗养生——冬至之养 在先民看来,天地与人是相通的,天地处于阴阳交接之处,万物静谧,因此相应的,人们最好也韬光养晦、窝冬不出。《礼记》曰:“仲冬之月,日短至,君子斋戒处必掩身,身欲宁,去声色,禁嗜欲,安形性,事欲静,以待阴阳之所定。”《五经通义》:“冬至阳气萌,阴阳交精,始成万物,微在下不可动泄。王者承天理政,率天下静而不扰也。”《周书 时训》曰:“冬至之日,蚯蚓不结,君政不行,麋角不解,兵甲不藏,水泉不动,阴不承阳。” 当然,如今生活节奏的要求不可能在冬至前后偃旗息鼓,不过,注意点安身宁神还是很必要的。部分食俗馄饨:道教认为,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,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。故民间有吃锟饨的习俗。《燕京岁时记》云:“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,颇似天地浑沌之象,故于冬至日食之。”实际上“馄饨”与“混沌”谐音,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。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,只流传所谓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谚语,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。 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,用糯米粉捏成鸡、鸭、龟、猪、牛、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,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,用以祭祖,以示不忘老祖宗。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,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,一一祭拜祖先,俗称“祭祖”。祭典之后,还会大摆宴席,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。大家开怀畅饮,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,称之为“食祖。”冬至节祭祖先,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,以示不忘自己的“根”。 冬至时北斗北指子,与子午经线相合,这时阴气达到极限,阳气开始萌动,所以说冬至是给万物带来阳德的节气,故阳气生于子。应“复”卦,有“一阳来复”和“周而复始”之意,复归何处,复归天地之心,卦德贵阳贵生。

●当归生姜羊肉汤:温阳除寒、培植生命力

“当归温补肝血,生姜温阳散寒,羊肉温补肝阳,滋补木中生气,以助升达。加生姜以行其寒滞,故诸病皆愈也。”——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》说此方。

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汤大补气血,补血虚,除寒痛。其实这只是表象,它最大的功力是让阴郁的身体温暖起来,给你阳光和生活的信心。肝主木,温补肝血肝阳,其实就是培植你的生命力(在春天升发的能力)。

冬至后一个月立春,立春后又开始了一年的生长收藏,如果立春后肝气升达不起来,木气不生,就像春天来了树木却不发芽,没了这生命力,一年也就废了。

当归生姜羊肉汤,温补肝血肝阳,培植生命力,静待春天来临,带来生命又一年的精彩。

喝当归生姜羊肉汤的两个时间

1、冬至前后,尤其三九天。此时阴寒重,阳气初生,需培植正气。

2、夏天的三伏天。此时阳气外泄,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,最易被赶出来。

▼这个汤对冻疮、手脚冰冷的人有奇效

天气阴冷时,容易疲倦乏力、恶风怕冷、头昏失眠、容易感冒、面色偏白等症状的人,也可以将当归生姜羊肉汤作为冬至保养的第一汤方。

女性属阴,怕冷的女生尤其要喝点。有湿气的体质也不怕,因为生姜是非常强悍的祛湿菜。

【适宜】

大家煮这个汤之前,可以观察下自己舌质的颜色,舌质偏淡偏白,最适合喝;

热性体质不喝,舌质偏红、甚至特别红的人,可能体内有热,或阴虚火旺,不喝。上火、感冒不喝,孕期不喝。

羊肉正气汤,好吃有秘方

【材料】羊肉500克,当归20克,生姜25克、蒜苗、香菜

【做法】1、羊肉切大块,提前用清水浸泡半小时,尽可能地冲洗掉血水(浸泡也是为了除血水,这样煮起来就比较省心,没那么多血沫子)。然后烧开水汆烫一下,捞出。

2、生姜洗净,不去皮,对切开,用刀背拍松。所有材料放入汤煲中,加水煲足1-1.5小时,出锅时加盐调味。

3、蒜苗、香菜切碎,盛出来后撒到碗中,记住不要图省事撒到锅里,那样蒜香味很快就消散了。蒜苗一定要有,它能让羊汤的滋味升级到10分,吃的时候把当归与生姜扔掉,吃肉喝汤。

当归和羊肉是绝配,这个汤炖出来特别诱人,当归炖蛋什么的会觉得味道寡淡,但炖羊肉就觉得它不是药材,而是香料,当归味去腥,比白萝卜还给力,汤滚15分钟后就变成了浓白色,一路飘香。

【羊肉蘸料,可以吃出手抓羊肉的感觉】

1、椒盐蘸料:吃手抓没椒盐就像冬天没有雪。

椒盐自己做:花椒用小火慢慢的焙干;盐也用小火焙,直至发黄(这样炒过的盐粒才不会呛嗓子,口感才不涩); 把焙干的花椒、精盐倒入搅拌机中打碎。花椒、盐的比例建议是2:1。

2、蒜泥生抽蘸料:蒜泥+生抽+凉开水

冬至将临,最理想的事情莫过于二三知己围炉闲坐,画梅消寒,雅叙添香,伴几许平静和温暖,梳理过往。冬日的蛰伏是修炼、坐禅,漫漫长日,荡尽了心性中的浮躁,各种跌拓起伏,若有似无,隐入火光。一冬的枯坐卧薪尝胆,向内探索、追寻、触及那之前无暇顾及的情境,是为将来的化蛹成蝶,静待春的一树繁花。

五味杂粮节气

难得一见:一代风骚才俊与他的二十四节气图

2017-12-7 12:01:44

五味杂粮节气

惊蛰|桃始華,仓庚鸣,鹰化为鸠。

2018-3-11 10:44:34

搜索